秋冬季更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有: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非常时期,学校实行闭环管控,人员比较密集、比较集中的,更是呼吸道疾病好发及传播时期。近期,水痘已在校园内频频散发,为此,要求学生在防控新冠疫情的同时,也要认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不能忽视对其预防。
1、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是结核病的主要症状。
2、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5、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麻疹一般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病程第4-5天开始出疹,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6、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病人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主要特点是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7、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初期是一个感冒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绝大多数病人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8、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中学生也有人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不同的传染病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增强体质。
(2)流行期间,规范戴好口罩,少聚集,1米线,勤洗手,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提供合理的洗手设施,学生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
(4)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保持教室、寝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时遮挡口鼻;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后勤(膳食)处
2021年11月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