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教师节专辑十二】教师节表彰大会发言选登

更新时间:2021-09-10    作者:    点击:[0]

教学名师代表发言——柴西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师柴西林。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9月,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为我们提供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的学校各级组织、各位领导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与我朝夕相处、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同事们说一声:“教师节快乐”!

今天能够作为教学名师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我很荣幸,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任重而道远。怀揣者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热爱,13年前,我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非常幸运的是,在刚踏上职业道路之初,就遇到许多优秀的教师前辈,他们对我无私的帮助与指导,像明灯一样为我指明正确的道路,他们对教学精益求精,对学生呕心沥血,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多年来,我努力向他们学习,汲取他们身上每一点养分,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在前辈的影响和激励下,我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教学我不敢有一丝马虎,认认真真地准备每一堂课,哪怕是讲了很多遍、已经滚瓜烂熟的内容,也要反复思考、不断改进。无论平日状态怎样,只要站在讲台上,铃声响起,就屏蔽了一切,专注于享受课堂当中那份喜悦。课后学生们的肯定,又或是提出的真诚建议,我都视为最宝贵的财富。每年的新年、教师节,学生们如潮般的微信、短消息、电话问候,更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特别是打开教学评价系统的时候,那些鲜红的分数是对我所有努力最好的肯定,每一句诚恳的评价都是使我更加努力的精神动力,我们不追求回报,学生能真正融入社会,用学到的本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并开创自己事业的高潮、人生的巅峰,就是我们最大的企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句话也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相信在座的各位同仁也和我一样感同身受。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会把教师这项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去追求,把教书育人当作最崇高的使命。

对待教学不能敷衍了事,对待学生更不能掉以轻心。20岁左右的孩子们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曾经的我们也会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揪心一样。记得2017年的创新实践课题,我指导学生团队调试飞控系统,练习无人机驾驶技术,这是课本外的东西,学生上手较慢,一次次的失败,看着摔碎了一地的飞控机翼,当时几个20岁左右的大小伙子急得抱头痛哭。我知道,他们此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启发,所以我告诉他们,每一次的成功,都来源于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随后,我陪伴着他们,在无数个炎热的中午和冷清的夜晚,反复练习试,反复调试,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次比一次坚定,最终,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课题,还获得学科竞赛大奖。后来,团队中两人顺利考上研究生,一人成为了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人机交互工程师。像这样的场景在我以往13年的教师生涯中有很多次。我从不会忽视学生的需求,也从不敢轻视他们突如其来的小情绪,因为我知道,年轻的他们需要的是成长的空间,给他们多一份关心和理解,就能换来多一份信任;多一点耐心和照顾,他们就会茁壮成长,从一颗颗小树苗成为苍天大树。人们常说,教师就是那个“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相信有很多老师与我一样,愿用自己的辛劳换来学生们的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也无怨无悔。

过去执教生涯中,我执着追求,初心不改,潜心教书育人,守望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在学校的支持与培养下,同事们的帮助与鼓励下,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教学质量年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教师等殊荣。近年来,获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17篇;主持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17项、校级课题3项。作为副主编参编教材7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累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二、三等奖40多项。

每一次的荣誉,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激励我向着更高的理想而奋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行胜于言,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努力向上的老师才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只有不断提升自己,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符合高水平大学教师的标准,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作为老师,我们执教一生会遇到许多学生,但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却是他们生命中有限的能够开启他们万千世界的人。若爱,请深爱;若教,请全力以赴。

师者风范,“爱”字当先。我很喜欢《孟子》中的说的“君子有三乐”,特别是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独立之思想,有自由的学术精神,还有一尺讲堂能够传播学术和理念,把专业的学识和为人的品德传承给新时代的年轻人,是我们身为一名教师的责任,看着一批批的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做一名好老师,其实并不容易,生活的打拼是艰辛的,要隐忍,更要充满希望;科研的道路是孤独的,要沉潜,更要思考;教学的积累是漫长的,要锻炼,也要努力。若要无愧于教师职业、无愧于教育事业,唯有克己修身,厚德载物,情怀博大,躬身践行。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从事教育的人就要有点气象”。我想这个气象,就是心有家国的气象,是正气凛然的气象,是敢为天下英才教育之的气象。借用于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新加入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还需要再接再厉,努力为学校发展贡献我的力量。我将珍惜教师这份荣誉,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断创造出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学生的新业绩。

教坛新秀代表发言——张歆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在丰收的金秋九月,我们欢聚一堂,庆祝第37个教师节。很荣幸能作为“教坛新秀”代表发言,在此,我谨代表老师们向关心我们成长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的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祝福!

2017年,怀揣着对教育职业的梦想,我从企业来到了学校,成为了高分子合成技术专业的一名双师型教师。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不平凡的坚守。作为一名班主任,以 “爱心、耐心、热心、真心、细心、用心”这“六心”要求自己,关爱学生。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自我钻研,提升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课堂,将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带入课堂,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注入课堂。在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短短的五年内,我的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取得了些许成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连续两年获得甘肃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我校第一届辅导员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学校“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一项,立项省级“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微课项目一项,发表论文5篇,并圆满完成文莱“1+1+1”项目的双语教学任务。

在这一切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够尽情施展才华。教学前辈们的倾心帮助,让每一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还记得刚来学校时,初登讲台,难免紧张不已,教学效果不理想。李薇院长不仅没有严厉的斥责我们,反而会鼓励我们,她会进入课堂听课,在课后与我们交流,肯定我们的努力与付出,同时也精准指出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的指导老师吕维华教授也会在专业方面经常与我沟通,帮我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督导组的各位老师更是在每次课后给与我们指导与建议,帮助我们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感谢身边的每一位教师,谢谢你们的无私帮助,才能让我们快速成长;也感谢每一位领导,谢谢你们的关怀,让我们倍感亲切。

五年以来,我见证了学校的高速发展:学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专业建设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逐年上升,就业指数名列前茅,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各类培训服务接踵而至,国家级、省级赛事捷报频传,办学影响力持续提高。尤其是在今年,我校合并转设成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每天上下班途中听到公交车播报“石化大学到了”的时候,心中的骄傲与自豪油然而生。在集体的光耀下,在个人的进步中,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丰,正源于国家与民族的保盈持泰,源于我校顶层设计的高屋建瓴,源于全体教职工的精益求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点要求,迎来了职教蓬勃发展的春天。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再提升”战略,与我国引领的“一带一路”战略正逢其时,适逢其会。“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伟大的时代唤呼我们,我们也必定不负时代的伟大。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牢记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重道远,我们践行着翻动犁铧、挥汗耕耘、爱洒桃李的孺子牛精神。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秉持初心:倾心教育,做有境界的教师;潜心研究,做有思想的教师;用心教书,做有责任的教师;专心术业,做有技能的教师;醉心课堂,做有激情的教师;尽心实训,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诚心敬业,做有担当的教师;真心奉献,做有博爱的教师。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心同德,精益求精,为我校的卓越建设添砖加瓦,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不懈奋斗!

再次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愿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再谱新章,再创辉煌!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代表发言——李有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此次能有机会作为企业实践锻炼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在高水平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积极响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学校以及各相关部门深入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特色及未来发展趋势,排除万难,为教师提升搭建了广阔、高质、科学、前沿的企业实践锻炼发展平台。借此机会,今年上半年,我与应用化学工程学院其他三名教师一行四人,脱产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工作,如果要用几个字来描述这个过程,我想那应该是“累并收获着、苦并快乐着”。

下面我想结合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与各位老师分享几点个人收获:

一是教学理念得以升华、专业教学能力得以提高,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永远在路上。当前,全球石化行业正在深入进行调整,处于碳中和与能源低碳转型的大背景当中,而此次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后,我才对石化产业炼化一体化、高度集中的基地化和园区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的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与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案例不同,此次接触到的石化企业,结构优化更合理,产品竞争力更高,安全环保与绿色节能技术也在行业内领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空间。在企业里,我们熟悉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参与具体技术岗位生产工作,了解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和管理制度,与企业员工一起通勤、工作、食宿,真实体验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与内容。期间,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从未见过实物或已更新换代经历技术革新的反应器、裂解炉、分离塔、换热器等新型化工设备,也接触到了如投资上千亿年产40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如已成功投产的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如绿色高效可循环的智能“三废”治理系统等书本上没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还挖掘到了许多企业实际的生产技术案例,这些都使我深刻感受到学校书本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也使我意识到要将企业实际案例和新工艺技术融入教学的迫切性。尤其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我们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花时间、花功夫进行对接企业发展趋势的业务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我,才能向学生孵化和输出更多今后能用于自身工作岗位中的能量,才能满足为社会培养出“理论基础实,专业本事强,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是技术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努力开创“校-政-企”共赢新局面。学校相关部门积极联系挂牌13个校级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流动站,为教师技能提升铺好路、起好步。在企业脱产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企业信赖,我们与企业共同研讨甲醇精馏塔塔压异常、换热器黄油清除等技术难题,也受邀到方洋管理学院研究培训基地共建、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等合作事宜,还帮助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回炉,同时带回了企业希望学校专业教师帮助制定员工应知应会手册的诉求,在此期间也与多家企业探索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活动,同时大力宣传学校就业发展情况、探索校企共建新动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相信未来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校-政-企”共同探索教材开发、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特色课程建设以及教师培养培训、课题开发、研究项目共建等更密切的合作。

三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优化,精准对接职业标准与岗位需求。我们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机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毕业生座谈和问卷调查活动,收集了大量了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工程师、管理人员和应届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与需求。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比较看重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所以我们需要有侧重地加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升级,部分课程内容需要动态更新应对企业岗位变化需求、需要深入提升课程产业支撑度和职业针对性、需要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满足企业生产一线对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也是本次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提出“突出职业导向理念”的依据。

四是学校育人成果得以突显,职业教育发展任重道远。在企业实践锻炼过程中,我们去往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石化学子奋斗的身影,有许多毕业生已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企业的操作能手或技术骨干,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也随之不断提升。在浙石化,全企业有十分之一的员工来自我们学校,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招不到我们更多的毕业生而感到苦恼,有很多企业对校企订单班联合培养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和极高的关注度。这一刻,我为自己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的一名教师而感到无限的骄傲与自豪,与此同时也深深意识到,这对于我们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希望未来我们能在不断改革与提升的过程中,打造好“立德、精专、训技”的工匠人才培养三部曲。

此次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工作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能量源泉,每一份收获都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大力支持、鼓励与包容。在回到教学岗位之后,我也会尽快将所听所看、所学、所感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将收获反馈到学校发展当中。感谢人事处为专业教师发展提供的宝贵机会、也感谢合作办学处为实践锻炼发掘的优秀企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教师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企业,为学生对接岗位需求、掌握职业发展技能、提升综合职业素养提供助力。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祝大家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意。